2025年9月17日(周三)下午16:30,成人动漫
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、民族地区行政管理研究生2025年秋季学期研究生周会在5号楼D515教室召开。此次会议内容主要围绕“新生与导师见面交流”、“学习王沪宁同志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”来展开。杨昌儒教授、董强教授、卫松教授、王文彦教授、冯志伟副教授、王金玲副教授出席本次会议。2023级、2024级、2025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方向谢庭旭、黄熙婷、吴诚诚、王莎莎、吴海燕同学五位同学作为研究生代表发言,其余研究生旁听会议。本次会议由卫松教授主持。

图一 会议现场
本次会议共有两项议程,其一由2023级行管谢庭旭、民理黄熙婷、2024级民理吴诚诚、王莎莎同学以及2025级民理方向吴海燕同学五位同学作为研究生代表发言,分享学习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心得体会。其二为各位导师与2025级研究生进行新生见面交流,在根据同学们的汇报情况做出点评的同时对25级新生给予指导建议。
谢庭旭同学在分享中提出作为研究生,一是要立足学术本质,推动科研成果服务现实需求,以知识赋能社会发展;二是锚定青年使命,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;三是秉持系统思维,在研究中注重整体性与逻辑性。
黄熙婷同学表示,未来将聚焦民族团结领域深化学习与研究,致力于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专业力量。她谈到,通过学习相关讲话,自身认知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,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,并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定实现。
吴诚诚同学指出,该专业研究生必须扎实掌握理论原理、透彻领会中央精神,不断提升专业能力,运用理论工具分析实际问题、提出可行建议。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更需增强辨别能力,坚决批驳错误观点,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发挥积极作用。
王莎莎同学表示,身为中华儿女,无论身处何地都应积极助力西藏发展;既要宣传西藏发展成就与治藏方略,为国家繁荣富强尽责;也要主动参与援藏工作,以实际行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。新时代青年需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行动指南,弘扬老西藏精神与“两路”精神,为新西藏建设贡献青春力量。
吴海燕同学表示,民族学专业的使命不仅是“记录”民族发展历程,更要“解读”发展逻辑、“助力”民族进步。新时代青年需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,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,立足专业领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年一代的学术力量。

图二 研究生代表发言
五位同学发言结束后,卫松教授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发言,并随即展开会议的第二项议程——师生见面交流环节。首先,通过各位导师与2025级研究生之间的相互介绍和深入交流,导师们在点评同学们汇报情况的基础上,对2025级研究生新生提出了以下几点的指导建议:
王金玲副教授首先表示看待西藏飞速发展,不可仅停留于表面数据,更需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理论逻辑与国家政策导向,这就需要研究生着力培养发散性思维,通过广泛涉猎知识夯实理论基础;其次,应尊重和包容差异性,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核心目标与工作重点;最后,针对2025级新生,提出“读写论行”四位一体学习法,强调需主动学习并积极参与研讨会与交流会,以激发多元思维与创新意识。
冯志伟副教授重点强调两点:一是边疆发展中,无论经济建设还是政治建设,“人才”均为关键支撑;二是结合自身西藏调研经验指出学术研究中要重视实地调研,主动克服各类挑战与困难。同时提出学习需立足当下、着眼未来,从当前视角出发学习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相关著作,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,方能真正实现知识的掌握与运用。
王文彦教授提出在学习新阶段,需践行“破旧立新”,实现与学习进程的“双向奔赴”,其中关键在于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。研究生学习的核心差异在于“独立思考能力”,需深入研读本专业核心原理与经典原著,结合个人学习兴趣与目标,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,才能完成高质量学术论文。

图三 导师组点评
董强教授结合专业学习讲三点体会:其一,无论所学专业为何,学生需对当前专业建立信心,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中“抬头看路”、明确方向,同时深研经典著作以夯实理论根基;其二,积极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,建议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,围绕热点事件提炼观点、撰写论文以积累素材,对国家大事兼具前瞻性,并掌握精读与略读技巧;其三,强调身心健康与良好习惯是实现个人成长及社会贡献的基础。
杨昌儒教授指出:其一,研究生成长需依托“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”,以广博阅读与丰富实践支撑发展;其二,民族学专业学生无论原专业背景如何,唯有尽心竭力,方能达成既定目标,靠自身努力书写人生新篇章;其三,民族理论研究有两条核心路径,一是遵循经典研究路线,深透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史;二是扎根实践,深入基层调研并反复钻研。
卫松教授强调学院资料室藏有丰富的民族学经典书籍,阅览室里面可提供多种民族学、社会学期刊,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资源、勤入图书馆学习;同时,还建议2025级研究生立足已有专业知识,勇于表达见解以激发多元思维,积极参与周会,通过面对面交流以加强学术信心。
此次周会,既是新生融入学术共同体的“启航课”,也是师生共学大会精神、凝聚专业发展共识的“思想会”。会上师生间的深度交流与导师们的精准指导,不仅为2025级新生明确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向与方法,更让全体参会研究生深化了对民族地区发展使命的认知,也明确了应在学术研究与实践服务中践行青年担当,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供稿:明组会
摄影:罗甜甜
一审:聂开吉
二审:刘欢歌
三审:李 浩